圖片新聞
- 1
- 2
- 3
- 4
- 5
熱點文章
- 09-10
- 09-10
- 09-10
- 09-09
- 09-06
山東輕工職業學院2022年度十大新聞
一、山東輕工職院師生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熱潮
10月16日上午10時,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習近平總書記代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在大會上作報告并提請全體與會代表審議。學校36個黨支部組織黨員干部師生、學生干部、入黨積極分子在多個會場集中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盛況,認真聆聽、學習、熱議習近平總書記的報告。報告引發師生強烈反響。
學校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迅速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的熱潮。
學校下發《中共山東輕工職業學院委員會關于印發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以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見效,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通訊員 王利萍)
二、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2022年2月,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公布第三批新時代高校黨建示范創建和質量創優工作遴選結果公示名單,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支部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
馬克思主義學院黨支部以“一任務、雙融合、三聯系、四聚力”黨建模式為抓手,深化黨建工作“供給側”改革,全面推進“滴灌式”內涵黨建、“系列性”主題黨建和“品牌化”特色黨建,不斷強根基、蓄內力、聚合力、激活力、催動力,不斷提升支部黨建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團結凝聚師生,強化黨建工作的針對性和親和力,打造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樣板黨支部。(通訊員 陳莉莉)
三、全國通信與網絡職業教育集團在學校成立
6月25-26日,全國通信與網絡職業教育集團成立大會暨信息通信與產教融合高峰論壇在山東輕工職業學院舉行,會議采取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舉行。
學校黨委副書記、院長孫才順在全國通信與網絡職業教育集團工作報告中指出,職教集團的成立對深化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也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共贏新理念的必然要求,將為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和通信與網絡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全國通信與網絡職業教育集團由學校、中電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電子勞動學會校企合作促進會等單位牽頭組建,旨在促進通信與網絡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緊密對接,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加速推動數字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數字人才。成立大會上為學校“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發中心”“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基地”“華為信息與網絡技術學院”“嘉環ICT產業學院”揭牌。聘任宋承祥、高鴻、鄭立森為職教集團首席專家。會議選舉產生了第一屆常務理事、副理事長、理事長和單位。學校被選為集團理事長單位,孫才順被選為理事長。
成立大會后,舉行了信息通信與產教融合高峰論壇。(通訊員 李飛)
四、我校2項案例入選全國2022年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優秀典型案例
4月下旬,全國高等職業院校技術應用服務聯盟和全國職業高等院校校長聯席會議發布2022年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優秀典型案例名單,我校《創新教學模式,助推產業升級——高職創意設計類專業“導學創展評”五位一體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產教融合打造地方特色“雙向賦能”助力鄉村振興——深化產教融合、服務鄉村振興典型案例》2項案例成功入選。
學校始終堅持走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發展道路,瞄準區域技術變革和產業優化升級的方向發力,引企入校,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完善“一標桿兩骨干三基礎”專業群布局,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打磨出與自身“特色”相契合的育人模式,總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和案例,打造產教融合“輕院樣板”,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通訊員 高利偉)
五、我校“陽光小青”一站式服務平臺經驗獲省教育廳全省推廣
10月8日,山東省教育廳印發《教育工作簡報》第11期,以《山東輕工職業學院“五個一”打造三全育人智慧服務平臺》為題,介紹并推廣了我校“陽光小青”一站式服務平臺相關做法。
2021年3月起,學校利用微信“騰訊微校”平臺建立一站式服務平臺“陽光小青”,平臺包括我投訴、我建議、我咨詢、我報修、我招領五個模塊。在一年多的運行及完善中,不斷總結經驗,積極幫助師生解決學習、生活及工作中的合理訴求,在幫助人、服務人中引導人、教育人,形成了一站式服務、思考先一步、一次性解決、辦理快一度、近一點距離的“五個一”服務理念,成效顯著。
“陽光小青”致力于暢通師生反映渠道,高效服務師生,把矛盾消化在學校里,把問題消化在萌芽狀態。學校堅持“線上的事情線下辦”,堅持把“線下的工作”做實做好,及時建立了“預警”制度、“周報”制度和“提醒函”制度,讓“線上”指導“線下”的工作。
下一步,“陽光小青”將延伸服務空間,拓展服務深度,繼續以真誠的工作作風、熱情的工作態度、完善的服務措施為師生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一站式服務。(通訊員 朱祎祺)
六、產業嵌入專業 企業辦在學校——山東輕工職業學院打造產教融合命運共同體的創新與實踐
4月20日,淄博日報刊發記者調研報告《產業嵌入專業 企業辦在學校》,對學校產教融合做典型案例推廣。
學校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導企業深度參與教育教學改革,參與專業規劃、課程設置、教材開發、教學設計,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鼓勵企業在學校設立工作室、創新基地和實踐基地。將職業資格認證項目嵌入人才培養方案,將培訓內容嵌入課程體系,將行業標準嵌入課程標準,將行業企業文化嵌入素質教育,實現了人才供給側與需求側的快速匹配。
調研報告對學院產教融合做了總結凝練,該報告得到淄博市時任市委書記江敦濤同志的批示,認為做法值得推廣。學校領導也先后在第六屆未來網絡發展大會、第二屆世界紡織服裝教育大會上做典型發言。
學校產教融合的探索實踐告訴我們:產業促專業,專業出企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雙方融通互惠,打造合作命運共同體,才是破解這一難題的路徑。(通訊員 崔葳 袁雷 夏文燕)
七、學校與文昌湖省級旅游度假區舉行戰略合作和項目簽約儀式
11月7日,學校與文昌湖省級旅游度假區在文昌湖區管委會舉行戰略合作和項目簽約儀式。文昌湖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孫鋒,區工委副書記解金章等區工委、區管委會領導,學校黨委副書記、院長孫才順,黨委委員、副院長李志剛及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出席此次儀式。
簽約儀式上,雙方代表簽署了學校文昌湖校區項目協議,雙方將共同推進學校文昌湖校區建設,爭取文昌湖校區早日投入使用。目前已完成8.7萬平米建筑的建設,可容納3000名學生,預計2023年5月底前投入使用。
同時,雙方還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進一步深化在產、學、研、政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做大做強校城融合發展項目,推進校城深度融合。
下一步,學校將組織專班、安排專人,圍繞項目落地、工程建設等方面加強與文昌湖區的交流,共同推進項目落地落實。學校將以此為新起點,與地方深化合作,與文昌湖區攜手共同譜寫校城融合發展的新篇章。(通訊員 朱祎祺)
八、解放思想 擔當有為 奮力譜寫學校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學校成功召開五屆三次教職工代表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
5月13日,學校第五屆教職工代表暨工會會員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學術報告廳召開。包括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在內的114名教職工代表、3名特邀學生代表出席了會議。
大會期間,各位代表以代表團為單位在分會場進行了熱烈的討論與學習,共收到意見建議37條,各位代表在對學校“十四五”發展的關鍵時期亟待解決的問題、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專業(群)建設、人事制度改革、學生服務管理等方面工作積極討論發言、踴躍建言獻策。由各代表團團長作意見建議的交流發言。
大會一致表決通過了《2021年度學校工作報告》《2021年度學校工會委員會工作報告》《學校2021年度財務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度財務預算報告》《學校工會委員會2021年度財務決算和2022年度財務預算報告》。
最后,黨委副書記、院長孫才順同志作重要講話,孫院長著重強調,新的一年,既是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期,更是學校改革發展的重要歷史節點,工作任務依然艱巨,我們要繼續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為實現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共同努力。(通訊員 崔英)
九、學校嘉環學院華為授權培訓中心獲批落成
3月4日,在學校與嘉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共同努力下,歷經四個月的集中建設,山東省華為授權培訓合作伙伴資質的驗收工作在山東輕工職業學院完美收官。
華為授權培訓中心的驗收通過是建設省級信息通信ICT公共實訓基地的重要一步,為未來滿足現代通信技術專業群開展人才培養、社會培訓及技術服務等系列育訓研創工作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華為授權培訓中心的落成使用對于嘉環學院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是其成為多方位人才培養與社會服務綜合體的重要一環,有利于人才培養、實訓實習實踐、學生創新創業、企業服務科技創新等功能有機結合,促進了產教融合,提升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使校企雙方成為命運共同體,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為形成以淄博為中心,輻射魯中乃至整個山東省的產教融合基地打下牢固基礎。(通訊員 姜念文)
十、智慧校園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落戶我校
5月24日,山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發《關于公布2021年認定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名單》(魯發改高技[2022]445號)我校申報的“智慧校園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獲批,這也是我校首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也是我校首個省級科研平臺。
智慧校園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是依托山東輕工職業學院智慧校園工程研發團隊,以智慧教育工程建設需求,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與實驗研究。工程研究中心既是作為核心技術攻關、科技成果轉化以及為行業提供技術服務的重要科研平臺,也是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智慧校園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的獲批將進一步提高學校科技資源配置效益,提升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水平,為智慧校園高質量發展以及增強服務社會能力奠定堅實基礎。(通訊員 段尊敬)